殊不知,这一行为造成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幅增加了污染排放的总量,全国性的大气雾霾现象就此发端;二是使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更加严重。
张高丽强调,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气十条出台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有效运行,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在此基础上,区域内的联防联控机制也应进一步优化,须突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和行政区划限制,几大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及上游省区实行联动减排、信息共享等。其实,生态环保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今年4月底审议通过的《纲要》中就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时指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批准发布了第五阶段的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国家标准,以及锅炉、水泥、砖瓦、电子、玻璃等一批重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研究建立北京、天津支援河北省重点城市治理大气污染的结对合作机制。
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第三,将组织编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科学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城市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有所提高,省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较重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1.6%,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区面积、较重酸雨区面积均降低2.4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O3。罗毅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达标天数比例在5.5%~100%之间,平均为72.7%。有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共出现18次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砷、汞,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云南(2个)、吉林(2个)、广东(1个)、江苏(1个)、福建(1个)和四川省(1个)。
全国酸雨频率均值为14.8%。上半年,全国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中,一类海水比例为35.9%,二类海水比例为31.2%,三类海水比例为7.6%,四类海水比例为8.0%,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7.3%。
目前我国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为主。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2015年上半年,国家环境监测网继续开展环境空气、酸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声等各环境要素监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共1436个国控点位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470个城市(区、县)共1011个点位开展了酸雨监测,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及浙闽片河流共956个国控断面(点位)开展了地表水水质监测,有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301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开展了海水水质监测,291个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6)比例、较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0)比例和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4.5)比例分别降低4.5、5.8和3.2个百分点,全国酸雨污染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重庆西南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上半年,全国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291个城市中,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平均为92.7%,夜间达标率平均为74.3%。环境保护部7月27日向媒体通报了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以下简称74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1%~98.9%,平均为68.0%,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全国酸雨频率均值为14.8%。上半年,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总量为171.90亿吨,服务人口3.26亿,达标水量为167.19亿吨,占取水总量的97.3%。
89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饮用水水源地558个,534个达标,占95.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和锰;地下饮用水水源地340个,296个达标,占87.1%,主要超标项目为铁、锰和氨氮。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提高0.3个百分点,三、四类海水比例升高2.7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比例降低3.0个百分点。
有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共出现18次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砷、汞,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云南(2个)、吉林(2个)、广东(1个)、江苏(1个)、福建(1个)和四川省(1个)。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O3。上半年,全国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中,一类海水比例为35.9%,二类海水比例为31.2%,三类海水比例为7.6%,四类海水比例为8.0%,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7.3%。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7.3%,其中轻度污染比例为18.7%,中度污染占5.2%,重度污染占2.7%,严重污染占0.7%。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城市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有所提高,省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6)比例、较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0)比例和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4.5)比例分别降低4.5、5.8和3.2个百分点,全国酸雨污染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罗毅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达标天数比例在5.5%~100%之间,平均为72.7%。
其中,较重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1.6%,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区面积、较重酸雨区面积均降低2.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为主。
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约7.6%。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重庆西南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上半年,开展酸雨监测的全国470个城市中,有164个城市出现过酸雨。罗毅说,上半年,监测的95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2.7%,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Ⅱ类占31.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Ⅲ类占30.2%,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Ⅳ类占18.9%,同比降低2.0个百分点;Ⅴ类占6.7%,同比升高1.1个百分点;劣Ⅴ类占10.3%,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74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保定、邢台、郑州、唐山、石家庄、衡水、济南、邯郸、沈阳和太原,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从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拉萨、惠州、舟山、厦门、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转。环境保护部7月27日向媒体通报了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
上半年,全国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291个城市中,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平均为92.7%,夜间达标率平均为74.3%。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以下简称74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1.1%~98.9%,平均为68.0%,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2015年上半年,国家环境监测网继续开展环境空气、酸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声等各环境要素监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共1436个国控点位开展了空气质量监测,470个城市(区、县)共1011个点位开展了酸雨监测,七大流域和西南、西北及浙闽片河流共956个国控断面(点位)开展了地表水水质监测,有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301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开展了海水水质监测,291个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英国《卫报》环境主任达米安卡林顿7月10从巴黎报道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的《气候变化之下我们共同的未来》大会上几个世界最顶级科学家的讲话。看了气候科学大师们的言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还有不少人生活早贫困线以下。出席巴黎会议的2000多名科学家来自100个国家。德国政府和教皇弗朗西斯一世(Pope Francis)的顾问舍恩胡贝尔(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说,碳时代结束了,转向绿色经济是不可避免的。
她说,石油公司很像矿业的金丝鸟。我们仍然有20亿人每天靠2美元(1.3欧元)生活,真疯了。
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避免危险的、或许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但是,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必将克服那些狭隘的特殊利益。
这就是说全球变暖早已造成全球范围的损害,未采取行动必将禁闭在危险中。为了实现这些结局,舍恩胡贝尔说: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而且它早已在发生。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w6ad.scrbblr.org/44612/7827.html
有话要说...